客座贅語 (明)顧起元撰 譚棣華、陳稼禾點校
目錄
點校說明
序
卷一
經義兼古注疏
東宮命典試
轉運兌運長運
漕運總兵流官
辨訛
詮俗
方言
諺語
父母稱謂
南唐宮闕
南唐都城
珍物
花木二十二則
禽魚十一則
籠養
鳥獸呼音
登覽
七妙
市井
巾履
水災
米價
正嘉以前醇厚
風俗
浙兵
壬午
革除
五三絕
解道
寶船廠
里士鄉士
國初曆式
物怪
僻姓
卷二
兩都
佛會道場
鐵冠道人
施食臺
海水雪景
王謝居址
陶鎮葛鄉
稚川貞白相類
王顧二公像贊
舊扁字
櫻桃園
營兵
勾軍可罷
召募十便
南京水陸諸路
前輩鄉紳武弁
巡邏
南宋建都
金陵古志
形勢九則
快船
運船二則
議糴
水利
力征
坊廂鄉
戶口
賦役
雜賦
條編始末
荒白
坊廂始末
鋪行
民利
尼菴
妖人
卷三
陵祭
山祭
大臣欽遣南京祭告儀
文廟主祭
鄉試考官之始
太學
非三品得謚
南部入內閣
應天主試用編檢
南部三孤
尚書一品三品
他部銜掌南吏部
吏部尚書改南部
生員任宗伯
南部兼北銜
南尚書兼列卿
北銜理南務
大學士理南部
守備二則
協同守備
參贊機務非南京兵部銜
大臣高壽
大臣遺腹生子
勛戚久任二則
蜂蟻
化俗未易
新知錄
補諡
鄉賢
梁鍾山定林寺藏經
傅大士
隋棲霞寺請天台智者大師疏
碧峰和尚
名僧
孝陵碑石
太師窗
龜桃
屏息
介甫絕句
陳智者住金陵
徐陵與智者書
毛尚書與智者書
陳後主沈后施物
金甲人
先祖夢中三人
秦檜女墓
猿妖
翟氏
語怪錄
陳公諧謔錄
怪石
目靜齒動
評花
卷四
筆墨研冠天下
瘞鶴銘
慶奴黃羅扇
異芝
娑羅樹
梁朝樂游苑流杯儀
湖冊口數
二月生子
莠民二則
二無字碑
石頭城
三段石碑
鑄錢
斗十六度
綠蝴蝶
鬥魚
女飾
陳南北獄
金陵古今鑄錢
太學生徒
五祀
耕臺蠶觀
乘馬衣冠
桃符畫雞蒜頭五毒等儀
郊香
祈雨
北斗
唐潤州貢
出母嫁母服
生母服
孝慈錄三則
大樂
官曆五字
楊元慎嘲
王符潛夫論
昱鑄鼎劍於蔣山
品石螺子石
李後主研山
鍾隱
陶縝菜
豨薟草
桂
河冰成花
海陵王墓銘文
篆太學石經
愛愛
秋娘
小史見廬山夫人
金字心經大寶珠
徐十郎茶肆
張尚書
大捨記
金陵寺塔記
古志搜訪
卷五
禮樂群英像
歌章色
查八十琵琶
苦竹君
前記異聞(一百則)
三藏塔
長干塔
長干寺金像
長干
少冶先生評李王詩
金陵古城
凹凸畫
金陵南唐畫手
趙母授經
古碑刻
圍中長短句
金陵諸園記
古園
三宜恤
鼠拖卷
許王二公雅量
少冶公注杜詩
南京太廟祀典
上陵
注籙司官
葛雲蒸
國子生中式額數
登第有定命
李祺
建業風俗記
蠍
燕子磯江中龍
冊庫鎖匙
銅儀龍
卷六
梅將軍
金白嶼
策冒同語
舉進士復襲指揮
鼠拖生薑
嚴賓
劉京兆
警世詞餘
海浮贈曲
髯仙秋碧聯句
四景聯句
雉山填詞
孫夏工詩
于忠肅公神道碑
夏大理斷獄
康狀元祖墓
五堰
供用船隻舊例
糧船幫次
李敬中
徐居雲
謝小娥
好誇之戒
倪公遷學士
宰相街
立院
% 君子舍人二
平話
南都人物
鴉朝
杜叔循
尤六十
舟檣
南內藏書
番僧
利瑪竇
南京殿廟
載酒亭
繹山記
好石
謔語
弇州評詩
蟾
雅游篇
金陵人物志
赤松山農
梁公雅量
薛九
蔣康之
都城門
外郭門
十四樓
諸橋
府治縣治
洞天十友
平生萬首
多宿山寺
祝唐二賦
東橋先生論詩
衡山贈髯仙句
天神圖
松塢高士圖
卷七
海忠介公
東橋先生友誼
子新字
曾大父釋盜
天上見龍
馬文璧竹枝詞
姚卿先生
畫品補遺
夢徵
水異
崔老數學
鐵塔寺
永慶寺
書品補遺
自草墓志
吳公擇婿
仲衡厚德二則
家居進士為考試官
先賢著述
金陵人金陵諸志
南京諸志
吳小仙
楊公文鑒
生殯
黃許二老人
丹丘隱德
白塔
王襄敏公不易居
劉清惠公軼事
少冶先生里居
水田詩句
南都舊日宴集
金陵諸臺
辛水東流
神敬貴人
路傍甲士
南都諸醫
守吉奇治
艾千戶
報恩寺塔
異僧
掘地得古鐎斗
巡城
輿馬
俗侈
女肆
玄帝靈籤
(知黽)
產怪
白兔白猿白鼠
紅鵝
烏龍潭
盧苑馬
讀書五色筆
盛仲交
小九華
梁八老
欽天監為順天府丞
沈侍御
王奇
王元吉
溪漁子
李疑
卷八
名公像
科舉事例
儒學
皇城
吳媼
蟂磯
鄺生
飲虹先生
司馬家婢
黃督學
仕路窄
賞鑒八則
藏書
督學察院
元御史臺
金陵垣局
王司寇
陳侍御
割肝
秋宇先生著述
黃蟄南父子
文臣賜第
修志
尹山人
陳廣平
孔復
四羽士
白野先生
侍御無茶具
耳環投水
金陵學校
祠先賢
青溪先賢祠
建康俗尚十一則
南都詞林
訢慕編
許少張
吳八絕
鄉正
劉千戶
周汝衡
卷九
半山
兩大司馬
三公知人三則
達官騎驢
半山詩句
城內外諸水
守心戒行
盛伯年
傷逝五則
詩學
詞曲
書法
畫蹟
象骨
古諸湖
師法
苦節
禮制七則
小人
息土
飛盜
俞道婆
山中白雲
吉甫佳句
服飾
王荊公墓
石城
郡圃老卒
王逢原鍾山詩
掘河得甲
曹仲元武洞清畫石
無盡頌古
腰玉四人
公孤
諸寺奇物八則
仁宗皇帝御筆
御筆藥方
佛面竹投壺
沈氏鴨
趙徐二公
塔影
俚曲
戲劇
酒三則
茶品
魚品
果木移植
紀蟲二則
卷十
官軍糧賞則例
議諡二則
山水
寺院
御筆文昌帝君像
寧國公主墨杯
文士二則
書法
畫事
王梅溪研
讀書題識
古詞曲
冶城
兩謝公墩
金陵圖
總明觀
城內外諸水續考
東坡先生金陵詩
放生洲池
八功德水
沿江開河議
古蹟儷語
秦人鑿山
建都
橋名
宮城都邑二圖
羅寺轉灣
迴龍候駕二橋
幕府直瀆諸山
部議救荒
各倉米樣
後湖
王荊公疏湖田
李御史後湖聯句
盧玉田過湖續夢詩
諡法解正誤
中書左丞一人
應天人官尚書二十六人
都御史二人
侍郎九人
右副都御史一人
舊大理寺基
移囚
國初榜文
逍遙牢
前乙酉舉人見後乙酉
跋
客座贅語 (明)顧起元撰 譚棣華、陳稼禾點校
點校說明
客座贅語十卷,明顧起元撰。
顧起元字太初,一作璘初、鄰初,號遯園居士,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於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年),卒於思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年)。神宗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年)會試第一人,殿試一甲三名,由編修累官國子監祭酒、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號稱清修自尚,深得其座師葉盛等器重,方欲引以大拜,而起元退居遯園,七徵不起,友人題其小築曰七召亭。居家絕跡公府,惟地方利弊,如兵部快船改馬船、絕衛弁之科索、兩縣坊廂準里甲、為條編更定良法,軍民稱便。有妄言復舊以便其私者,必力爭乃止。顧起元學識淵博,著作精覈,留心桑梓文獻,卒諡文莊。其著述除客座贅語外,尚有爾雅堂詩說四卷,中庸外傳三卷,金陵古金石考一卷,說略三十卷,蟄菴日錄四卷等傳世。
客座贅語所記內容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言,皆為南京故實及諸雜事。南京為明初首都,永樂遷都後仍以之為南都,其在明代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頗為重要,顧起元所記南京故實,可稍補史乘之闕。如卷一轉運兌軍長運、米價條,卷二南京水陸諸路、運船、力征、賦役、雜賦諸條,均為有關明代中後期經濟及賦役制度之史料。又如卷三前面諸條,語及南京六部職官及選舉事,為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至於書中多所提及的南京習俗風尚及其在明中期前後的變化,頗受有關研究者重視。顧起元與當時文人學士交往甚多,其所記述之藝林掌故逸事皆屬親見親聞,信能引人注目。南京曾為六朝故都,顧起元以地方文獻及金石資料考證其山陵水道、宮闕遺址、寺觀舊跡,對於研究南京的歷史地理、都城風貌,實有俾益。其撮錄史籍所述前代舊聞,雖然顯得瑣屑,不免為識者所譏,但也能集古稽往,聊資談助。總之,客座贅語多方面反映了明代中後期南京的歷史面貌,不僅富有特色,而且較有價值。當然書中也有明顯的缺點,如採擷內容過於瑣屑,至有語涉神怪、荒誕不經者。書中透露出來的濃厚封建士大夫意識,也理應提請讀者注意。
客座贅語最早刻本是萬曆四十六年戊午戴惟孝刊本。傅增湘先生藏園書經眼錄著錄客座贅語十卷清寫本云:前有明萬曆丁巳(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遯園居士自序。又云:其原本則明刻也。按此明刻本即萬曆四十六年本。是書自萬曆後,流傳甚少,四庫全書總目僅作存目著錄,至清光緒三十年(一九0四年)江寧傅春官將其收入金陵叢刻,才重予刊印。此次點校,係以金陵叢刻本作為底本,並以萬曆四十六年本(簡稱萬曆本)進行通校。凡金陵叢刻本中闕誤之處,均據萬曆本補改,並作校記。凡金陵叢刻本中的異體字、俗體字、避諱字及與萬曆本相同的明顯錯誤等,均逕改不出校。又萬曆本原有之遯園居士自序及跋語,金陵叢刻本俱已刪去,現均予補足,以仍萬曆本之舊。
本書點校中疏錯之處,幸希讀者教正。
客座贅語序
余頃年多愁多病,客之常在座者,熟余生平好訪求桑梓間故事,則爭語往蹟近聞以相娛,間出一二驚奇誕怪者以助驩笑,至可裨益地方與夫考訂載籍者,亦往往有之。余歸置於耳,不忍遽忘於心,時命侍者筆諸赫蹄,然什不能一二也。既成帙,因命之曰客座贅語。贅之為言屬也,又會也,屬而會之,俾勿遺佚,余之於此義若有合焉。或曰:「秦漢間語人之所賤簡者曰『贅婿』,老子語物之或惡者曰『餘食贅行』,莊周氏語疾之當決去者曰『附贅縣疣』,子之為此語也,又多乎哉!」余隱幾口答然,無以應也。姑籍而存之,以供覆瓿。
萬曆丁巳夏五遯園居士書
客座贅語卷一
經義兼古注疏
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日,初設科舉,條格詔內開第一場,五經義,各試本經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易,程、朱氏註;書,蔡氏傳,詩,朱氏傳,俱兼用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穀梁,張洽傳;禮記專用古注疏。四書義一道,限三百字以上。至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命禮部頒行科舉成式,始定子、午、卯、酉年鄉試,辰、戌、丑、未年會試。制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四書主朱子集註,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注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案此兼用古注疏及諸家傳,聖制彰明後,不知何緣,遂斥古注疏不用。春秋止用胡傳為主,左氏、公、穀,第以備考。張洽傳,經生家不復知其書與其人矣。禮記專用陳灝集說,古注疏盡斥不講。近日舉子文,師心勦說,浮蔓無根,誠舉初制一申明之,使通經博古者得以自見,亦盛事也。
東宮命典試
永樂十二年,上在北京。應天鄉試,皇太子命洗馬楊溥、編修周述為考試官。十五年命侍講梁潛、陳全,十八年命修撰張伯穎、左贊、陳仲完,皆監國事也,時猶以宮贊列修撰之後。至七年己丑會試,取中陳璲等,以上幸北京,俱寄國子監讀書,至辛卯始廷試。而皇太子乃以副榜第一人孔諤為左中允,賜出身,尤為異典。
轉運兌運長運
漕運舊例,軍民各半,互相轉運。民運淮安、徐州、臨清、德州水次四倉交收,漕運官分派官軍轉運于通州、天津二倉,往返經年,多失農月。于是侍郎周忱議,將民運糧儲俱于瓜州、淮安,補給腳價,兌與運軍,自是轉運變為兌運。至成化七年,右副都御史滕昭議,罷瓜、淮兌運,令南京各衛官與直、浙等處官,徑赴水次州縣交兌,民加過江船費,視地遠近有差,自是兌運又變為長運矣。
漕運總兵流官
頃見臺諫與部疏議漕運總兵,改用流官,不必沿推世爵。案此官舊制,流官世爵,原相兼並推,不待改也。嘉靖中,吾鄉劉都督璽、黃都督印,皆以衛官任至總兵,管漕運。黃與先大夫往還,余猶及見之,頗非遼遠。建議者不舉此以聞于上,第云欲革世爵,改用流官,遂奉旨「祖宗舊制,原用勛臣」。不知兼用流官,正祖宗朝舊制也。
辨訛
毆之條,而今人故以言相謔嬲曰「毆」。帳之為言張也,一曰幬謂之帳,而呼簿冊記物事用度者曰「帳」。仰,恃也,資也,下託上曰仰,今公文自上而行下曰「仰」。票,一作慓,疾也,急疾也,今官府有所分付,勾取于下,其札曰「票」。疋,正也,音與雅同,詩大疋、小疋用此字,今借為布之「疋」,音匹。者,分別事辭也,稱此箇為者箇是也,今以稱人之不老實者曰「者」。假,音賈,至也,又借也,今官府借為休暇之「假」,音如嫁,曰「告假」、「給假」。兌,通也,穴也,直也,卦名,象口之能言,今以天平稱金銀曰「兌」,以物交易曰「兌」,民以糧付軍曰「兌」。劄,刺也,唐人刺身文曰「劄青」,又奏事非表非狀謂之「劄子」,今官籍沒人物曰「抄劄」。閘,水門也,字一作,今借為稽查之用,朝中點入班官員曰「閘朝」,凡以事查點人曰「點閘」,又民間辦治官物曰「閘辦」。插,刺而入也里中字音有相沿而呼,而與本音謬,相習而用,而與本義乖者,或亦通諸海內,而竟不知所從始,姑就南都舉一二言之。如惹之音人者切,野之音羊者切,寫之音悉姐切,且之音七也切,姐之音子野切,在二十一馬韻中,音宜與鮓槎。而南都惹作熱之上聲,野作曳之上聲,寫作屑之上聲,且作切之上聲,姐作接之上聲,未有作馬韻呼者。士之音鉏里切,是與氏之音承紙切,視之音承豕切,在四紙韻中,上聲也,而作去聲,呼皆如肆。跪之音去委切,兄弟之弟徒禮切,上聲也,而音作貴與第,呼屬去聲。皂隸之皂,造作之造,音與早同,而讀作去聲,如躁字。大之音,不作徒蓋切,亦不作口切,而別音打之去聲。入之音本與日同也,而作肉音。此與本音謬,而呼相沿者也。又如鈔,取也,而寫書曰「鈔書」,官曰「鈔案」,造紙曰「鈔紙」。弔,問終也,而官府取文書曰「弔卷」,或曰「弔錢糧」。打,作都冷切,今作丁把切,本取擊為義也,而今預事曰「打疊」,探事探人曰「打聽」,先計較曰「打量」,臥曰「打睡」,買物曰「打米」、曰「打肉」,治食具曰「打」,張蓋曰「打傘」,屬文起草曰「打稿」。稟,賜穀也,與也,供也,給也,受也,而今以下白事于上曰「稟」。毆,以杖擊也,律有 【 刺而入也 「刺」原作「剌」,據萬曆本改。】 ,扱衽曰「插」,今借為安置之用,如屯兵聚民曰「安插某處某所」。折,言斷也,又拗折屈曲也,又毀棄也,今作抵當之義,官司徵糧支俸曰「折色」,民間債負曰「准折」,以金貝代儀曰「折儀」、曰「折席」。姪,今音質,謂兄弟之子也,古以稱兄弟之女,又謂吾姑者吾謂之姪,似惟以女子臨女子宜名之,古自音徒結切也。轄,車軸端鍵也。論語,五經之轄。以冒轂,轄以鍵輪。今借為管轄之用。拶,子末切,逼也。韓詩:「崩騰相排拶。」今官府刑手之具曰「拶指」,音昝,而民間但呼為「拶子」。(木另),拄杖也,今為誘之用,曰「另帶」,其人之人,俗曰「另老」。祠,春祭名也,品物少而多文詞,故曰祠。今凡廟之祀神者皆曰祠。自漢有生祠,始基之矣。刁斗,以銅為之,軍中用,晝炊,擊以行夜。刁刁,風微動貌。今謂人之狡獪者曰「刁頭」,律有「刁姦」之文。饒,飽也,益也,多也。漢張霸曰:「我饒為之。」今免人之罪曰「饒減」,所徵財賄亦曰「饒」。嫖,一作僄,輕也,蓋僄姚之義,今蕩子之宿倡者曰「嫖」。梢,木枝末也,舟之舵尾曰「梢」,舟子曰「梢工」,婦曰「梢婆」。今驢馬馱物曰「梢」,人以物附寄行李亦謂之「梢」。包,容也,裹也,今任人物足其數曰「包賠」,代人上納官貨曰「包攬」,雇覓舟車騾馬曰「包至」,庖人為主治辦酒食曰「包酒」,子弟宿句闌中,計年月,不許接待他客,亦曰「包」。駝,負荷也,橐駝負囊橐而馱物,今無錢而買人物,徐酬其直者曰「駝」。那,何也,又多也,安也,又語絕之韻也。今謂移趾者曰「那步」,設法備用物曰「騰那」,轉假曰「那借」。科,條也,本也,坎也,程也,等也。科舉、科糧意近之,以設官名科,寖遠矣。今芟樹木蔬茹者曰「科」,頭不冠者曰「科」。巴,象形字,蛇也。巴水曲折三迴像之。今人之旴衡望遠曰「巴」,不足而營營曰「巴」,日晒肉曰「巴」,凡物之乾如臘者皆曰「巴」。凡此皆習而用之,與本義乖者也。
詮俗
閭巷之俚語,駔儈之流言,一二可紀者,戲解剝之,以資嗢噱。阿承顯富曰「趨」,曰「呵」。慣依人而得財,若飲食曰「吹」。徐吞而取其訾曰「吸」。以言誑人而沁入之曰「滷」。彼此相娼曰「醋」。示若不置人於意中者曰「淡」。持人之陰事,使不敢肆焉,曰「拿」,或曰「捏」。以言呴煦人曰「暖」。風而使其從我曰「齅」。以語漸漬之,俾其從,曰「熏」。姑置其事而待之曰「冷」。若置之若不置之,似有係焉者,又或與而不必與,不盡與也,曰「弔」。以事急脅持人而出其賄曰「扎」。尾人之後,偵其所之與所為,曰「蹈」。群口而嬲其人曰「嘈」。以事迫而熁之,或得其物,曰「灸」,又曰「燒」。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軟也,曰「水」。以言兩挑之,使動或鬥鬩焉,曰「添」。 【 如添燈之添。】 故以言與事招人,使我應,曰「撩」。置一言若一物於人,令猝不我釋也,曰「鉤」。自我而料人與料事曰「劃」。設法范圍於人曰「箍」。故陷人於過,或令其處負也,曰「耍」,曰「弄」。乘間而入之曰「鑽」。以漸而刮劘其所有曰「鏇」。大言嚇人,曰「烹」,又曰「潑」。限人之所至曰「量」。造是非佐使人怒曰「嗾」。四走而追人,或捕人,曰「撲」。咀唼人之飲食曰「嚼」,又曰「」。其猛取人之財物曰「齦」。 【 音懇。】 專以事務委人曰「栽」。泥人不已曰「纏」。抽取人之財物曰「秋」。從臾人使為之,或奮而往,曰「撮」,或曰「鼓」,或又曰「獎」。言語籠罩人,使不覺,曰「蒙」。詈人之傲而難制,曰「牛」,曰「驢」。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長軀而癡者曰「鵝」。解兩家之忿,或調劑成其事曰「桫」,或反言曰「攪」。刺人之隱失曰「鍼」。有所比合而不能解,曰「黏」。又強附而必不可得去也,曰「釘」。突然從中而攙入者,曰「剗」。內無實而外飾可觀曰「晃」。善迎人之意而助長之,曰「搊」。計去同事者而己得容焉,曰「撐」。陷人於不可居之地曰「坑」。徒餔啜以膏其口曰「油」。言之鑿空而杜撰也,曰「」。其最無倫脊者,曰「謅」,曰「胡」。以言謔人曰「喉」,又或刺而曰「觜」。與人期必而背之,使失望焉,曰「閃」。有所避而倏遯曰「溜」。不告其人而私取其有,若盜焉,亦曰「溜」。不遇而貧,若不幸而禍也,曰「否」。空乏而不可支曰「燋」。作事之已甚曰「孔」。矜而自高曰「喬」。面勃然怒而不解也,曰「唪」。其不色懌也,曰「喪」。衣服什器時之所兢者曰「興」。目料人之上下曰「估」。共事而偏得利焉,曰「采」。一無所得者曰「毛」。彊割人之有,曰「斫」。逐人而驅之,曰「輾」。人之奘而不慧者曰「笨」,或曰「騃」,或曰「獃」,或曰「傻」。性軟而滯曰「餳」。其跳宕不馴謹,曰「浪」。小兒之嘻戲,曰「頑」,曰「憨」。淫泆曰「嫪」。 【 音澇。】 貌寢而不揚曰「矬」。羸小可憎曰「倯」。長無度者曰「倰」。事非耳目之常曰「詫」。一人而眾人者叢而奉焉若螘,曰「宗」,或曰「扛」。家敗而姑安之,事壞而姑待之,病亟而姑守之,凡皆曰「膿」。拚己所有以與人角勝負曰「背」 【 音卑】 。不當與而靦焉,附人以入之,曰「雌」。彌縫其事之闕失,曰「糊」。人之被震恐而不能自立也,曰「散」,或曰「酥」,或曰「壚」,或曰「矮」。不知其人之隱曲也,以言探出之,曰「透」。謾人與為人所謾也,曰「迷」。知事與物可求之所而捷得之,曰「鍬」,又曰「挖」。初非有所要質也,猝而與之遇,曰「撞」。馮怒而以語詬詈之也,曰「攫」。其盡所欲言也,曰「捲」。兩心相憐曰「疼」,反是而交相背曰「彼」。無事而遨翔焉,曰「蹌」 【 音】 ,或曰「幌」。 【 黃去聲。】 老而拘滯不與時偶也,曰「簡」。其回曲不可方物,曰「鬼」。又身之或見或隱也,曰「影」。在數中倖而逃者,曰「卯」。卯,冒也。覓人而抓梳求之曰「爪」。證人之辭也,堅不可移,曰「齩」。與人有桑中之期曰「偷」,相挑曰「刮」,相調曰「撣」,私合曰「有」,乍相近曰「湯」,久而益暱也曰「熱」。摧折之,使興敗而反曰「掃」。物寬緩不帖帖者,曰,「亻囊」。 【 音囊去聲。】 若事之敗而不可收拾也,曰「崩」,又或曰「裂」。
方言
南都方言,言人物之長曰「媌條」,美曰「標致」。蠲曰「乾淨」,其不蠲曰「齷齪」, 【 惡綽。】 曰「邋遢」,曰「腤替」,曰「鏖糟」。言事之軒昂曰「轟金鑫車」。 【 上歇平下遮。】 有圭角曰「支查」。老成曰「穩重」,其輕薄曰「姑姼」。不雅馴曰「若苴」, 【 臘上聲、查上聲。】 曰「朗伉」, 【 平聲。】 曰「磊砢」,曰「孟浪」,曰「雷」, 【 蒲併反。】 金(兄)」,曰「莽撞」,曰「粗奘」,曰「倔彊」,曰「糙」。其俊快可喜曰「爽俐」,曰「伶俐」,曰「乖角」,曰「踢跳」,曰「彳秀彳留」, 【 秀溜。】 曰「活絡」。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 【 與上一音稍異也。】 曰「懵懂」,曰「勺鐸」, 【 音韶道,似當為少度,以無思量也。以中原音少為韶,度為道字改為此。】 曰「溫暾」, 【 似當為「混沌」,北為此音耳。】 曰「沒汨」,曰「悶渾」,曰「禿儂」。修容止曰「打扮」。形惡者曰「來膗」。人之亡賴曰「憊賴」。言之多而躁曰「喳哇」,曰「激聒」,曰「瑣碎」,曰「嘈噆」, 【 下音匝,一作口卉。】 曰「囔咄」,曰「叨」,曰「的達」,曰「絮聒」。其小語而可厭曰「呱噥」,曰「唧噥」,曰「唧嘈」。顰而呻者曰「哼唧」。 【 顰而呻者 「呻」原作「伸」,據萬曆本改。】 作事之不果決曰「摸索」,曰「膩」,曰「乜斜」,曰「落索」,曰「塌(夭韭)」。其捧物不敬曰「隹天吉天」, 【 烈挈】 。曰「蹀」。其敗事曰「郎當」。人之谿刻者曰「趷落」, 【 音各拉。】 曰「疙」,曰「嶢」,曰「兜撘」,曰「刁蹬」,曰「雕鐫」,曰「窶數」。其果而窒者曰「裂決」。用財之吝曰「拈搯」 【 拈搯 原作「古搯」,據萬曆本改。】 ,曰「寡辣」,曰「兀監兀介」。能不彰著曰「隱宿」,其反是曰「招搖」,曰「倡揚」。 【 或「徜徉」也。】 人之貧乏曰「褊短」。勉強營為曰「掤拽」,曰「巴結」,曰「扯拽」。曲處以應之曰「騰那」。展轉造端曰「另揣」。恰相當者曰「促恰」。不合事宜曰「差池」。與世乖舛曰「趷蹬」,曰「蹭蹬」,曰「落魄」。 【 下音薄。】 其少精彩曰「虺兀貴」, 【 灰頹。】 或曰「萎」。 【 威雖。】 敗壞之甚曰「壘堆」。性堅執曰「直紂」。好搬弄曰「翻騰」,曰「估倒」。自矜尚曰「支楞」,曰「崚嶒」。不分辨是非曰「舍胡」。面羞澀曰「腆」。 【 一作「眠娗」。】 行不端徐曰「踉蹌」。 【 俱去聲。】 交關人物曰「瓜葛」,或曰「首尾」。男女之私相通者亦曰「首尾」。以事難人曰「揉」。人之發跡曰「升騰」。談笑不誠恪曰「欷可欠」, 【 希哈。】 或曰「哈哄」。闌入人中、事中曰「夾插」。擾人曰「聒躁」。籌處事曰「度量」。 【 上音刀,北韻也。】 檢物用曰「拾掇」。以言從臾曰「攛掇」。抑人曰「拄擦」,曰「敦摔」。曠大不拘束曰「浪蕩」。 【 音朗倘。】 物之細小者曰「些娘」。 【 娘,女之小者。】 事之有隙可指曰「窟」,其有歸曰「撻煞」,曰「合煞」,曰「與結」。無破敗者曰「囫圇」,曰「團圞」。不分別曰「儱侗」。物事就理曰「條直」。不了結曰「拖拉」。欲了不了曰「丟搭」。身之孤獨曰「彾彳丁」。可憎曰「臭厭」。其不爽潔煩汙曰「漬淖」。 【 刺鬧。】 眼之視不定曰「的歷都盧」。手之捉物曰「捫搎摸索」。身之失跌曰「撲騰」。入水聲曰「汨洞」,或曰「骨都」。心之不快曰「懊」。 【 熬撓。】 笑之態曰「嚜尿」。 【 上音迷,下音兮。】 氣勃鬱曰「籧篨」。 【 渠除不能俯也,上訛氣。】 凡物之聲急疾曰「忽剌」,又大曰「砰磅」, 【 上音,下音行。】 曰「風豕風戉」, 【 忽律。】 曰「風戉風肅」。 【 或六。】
諺語
南都閭巷中常諺,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記數則。如曰「閒時不燒香,忙時抱佛腳」。曰「熱灶一把,冷灶一把」。曰「辦酒容易請客難,請客容易款客難」。曰「饒人不是癡,過後得便宜」。曰「人算不如天算」。曰「捉賊不如放賊」。曰「好男不喫分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曰「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曰「日食三餐,夜眠一覺,無量壽佛」。曰「不看僧面看佛面」。曰「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曰「強龍不壓地頭蛇」。曰「燈臺照人不照己」。曰「酒在口頭,事在心頭」。曰「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曰「若要好,大做小」。曰「吃得虧,做一堆」。曰「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曰「牡丹雖好,綠葉扶持」。曰「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曰「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曰「爛泥搖樁,越搖越深」。此言雖俚,然於人情世事有至理存焉,邇言所以當察也。
父母稱謂
留都呼父曰「爹」, 【 迭平聲,俗呼打平聲。】 或曰「爺」。吳人呼父曰「爸」。 【 音霸,訛而為拜之平聲。】 爹字又作「」,唐小說「皇后阿」,或又為「父邑」。 【 音播。】 北史稱父曰「兄」,兄或又曰「哥哥」。閩人曰「郎罷」。留都呼母曰「女(婪)女(婪)」,字或作「婪」, 【 音麼。】 又作「(((小))女)」; 【 音同。】 俗又呼曰「媽」,或曰「孃」,吳人呼母曰「女迷」。 【 音寐,訛如理。】 齊人曰「阿彌女」, 【 音迷。】 字又作「女」,又曰「嬭」, 【 音膩。】 字又作「女()」。六朝人稱母曰「姊姊」,或曰「家家」。宋人曰「姐姐」,字或作「媎」。又粵人呼母曰「乸」,音與「姐」同,字又或作「她」。閩人曰「郎奶」。
南唐宮闕
南唐故宮在今內橋北,上元縣中兵馬司盧妃巷是其地。相傳內橋為宮之正門所直,南宋行宮亦在此地,改內橋為天津橋。而橋北大街,東西相距數百步,有東虹、西虹二橋,東虹自上元縣左,北達娃娃橋,有石嵌古河遺蹟;西虹在盧妃巷大西,穿人家屋而北達園地,亦有石嵌河蹟。土人言:此南唐護龍河者是也。自盧妃巷北,直走里許,又有一橋,亦名虹橋,而東虹、西虹兩橋北達之水,環絡交帶,俱綰轂於此。想當日宮內小河四周相通,形跡顯明,第近多堙塞,不復流貫耳。
南唐都城
南唐都城,南止於長干橋,北止於北門橋。蓋其形局,前倚雨花臺,後枕雞籠山,東望鍾山,而西帶冶城、石頭。四顧山巒,無不攢簇,中間最為方幅。而內橋以南大衢直達鎮淮橋與南門,諸司庶府,拱夾左右,垣局翼然。當時建國規摹,其經畫亦不苟矣。因思陳同甫言:臺城東環平岡以為安,西城石頭以為重,帶玄武湖以為險,擁秦淮、青溪以為阻。而地當南唐宮之東北,在今上元縣東北府軍倉、花牌樓等地。陳魯南金陵圖考證六朝大司馬門在中正街。案六朝都城東阻於白下橋,即今之大中橋也,中正街距大中橋甚近,臺城偏倚一隅,恐難立止。記又言:六朝都城,北據雞籠、覆舟等山。亦恐誤。晉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四陵並在雞籠山下,若城帶諸山,恐無倚城起陵之理。余臆斷六朝都城亦當如南唐,北止於北門橋之南岸;玄圃、華林、樂游諸苑,或是城外離宮,未必盡括城內也。
珍物
」,然人頗不貴之。惟水芹之出春初,罋菜之出夏半,茭白之出秋中,白菜之出冬初,為尤美。白菜鹽菹之可度歲,周顒所謂秋末晚菘者果之美者:姚坊門棗,長可二寸許,膚赤如血,或青黃與朱錯,駁犖可愛,瓤白踰珂雪,味甘於蜜,實脆而鬆,墮地輒碎。惟呂家山方幅十餘畝為然,它地即不爾,移本它地種亦不爾。湖池藕,巨如壯夫之臂而甘脆亡查滓,即江南所出,形味盡居其下。大板紅菱,入口如冰雪,不待咀唼而化。靈谷寺所產櫻桃獨大,色爛若紅靺鞨,味甘美,小核,其形如勾鼻桃。園客曰:「此乃真櫻桃也。」又鴨梨子亦巨於它產,實糯而甘,以火煨之,色青碧如玻璃,香味冠絕。秋深都人點茶,以此為勝。魚之美者:鰣魚,四月出,時郭公鳥鳴,捕魚者以此候之。魚游江底,最惜其鱗,財挂網,即隨水而上,甫出水死矣。鱗如銀,纖明可愛,女工以為花靨。其次為河豚,形醜而性易怒,顧獨愛五色綵縷。漁者繫綵縷以鉤沉數十丈之下,豚見綵縷,輒趨之,鉤財豚皮,輒勃然怒,腹脹脝反白,上浮水面矣。捕者手拾而擲舷中。燕尾者,獨眼者,胹而不熟,與其子未經鹽淹者,若血滌除未淨,屋上塵墮者,食之皆能殺人。解之用蘆筍或橄欖、甘蔗,或曰鴨卵生啗之良。刀鰶魚,出水而死,類鰣魚,頭有長鬣二。漁者言:鰶最愛鬣,捕用絲網最柔,稍觸其鬣,魚輒伏不動,隨網舉矣。其次則玄武湖之鯽魚,其脊黑而厚,鱗之在腹下者尤堅,大者可二三觔。顧以禁地,人間不恒有也。蔬茹之美者:舊稱「板橋蘿蔔橋 【 秋末晚菘 「菘」原作「松」,據萬曆本改。】 ,即此物也。若昔人稱秣陵哀家梨與千里蓴,今絕無此種。南畿志又紀聚寶山之石子,今亦絕少,其足堪東坡怪石,供者兢尋於六合靈巖山矣。
花木 【 二十二則】
牡丹、芍藥與蘜,此土多有之,顧多產自它郡邑。聞嘉靖以前,牡丹與蘜之種僅五六品,近來品類始多。牡丹從江陰或亳州或陝中致之。芍藥自揚州載而至。若蘜,自盧苑、馬東籬品彙錄成,搜求異種,不憚遐遠,故所紀踰百餘種,而蘜之事為最侈矣。
宋人游九言,字允默,著麗春花譜,極言此花顏色之奇豔。案此即今之甖粟與虞美人二花耳。甖粟花大而色少,虞美人花小而色繁,且妖麗變化。中秋插種於地,次年出,其花色多非曩所有者。造物之巧,於此一花,尤其特幻者也。
鄭太守宣化官邵武,太守卒於郡,其家人攜一榧子樹至,植於獅子山之居,活而繁茂。後太守子上舍、元煒移居南門,復并此樹移而植於庭中。今此樹高出於簷牙數尺矣,葉青翠可愛,冬日不凋,搯之作榧子香,可供瓶史,但未見結實耳。
三十年前 【 三十年前 「三」原作「二」,據萬曆本改。】 ,有人自閩中攜佛桑花至者,余外舅王公以為奇,作詩之,頃年乃多有此。其花色絕艷美,紅者瓣如襞紅縐紗,又有淡紅者、有赭黃者、有黃者,開之日,首尾夏秋間,可三月,第不能過冬。齊王孫國華曾為余言:「冬日護持甚謹,而竟萎薾不得活」。蘭花,自建蘭而外有樹蘭,樹可高三四尺許,枝葉類冬青而柔碧過之。花如粟,綴於弱榦上,始作青蕊,已放則色黃,香撲鼻如建蘭。又有魚子蘭,似樹蘭而榦柔可架,其花亦類之。又有朱蘭,色紅。道州蘭,葉大,以初冬開。弔蘭無土而縣之。賀正蘭,以正月開,尤奇異。而建蘭有二種,閩產則葉闊而稍短;江右產者葉長而狹,花之色香不逮閩,而俗皆名曰「建蘭」。至土產蘭,一榦止一花,長止可三四寸,香色俱類建蘭。又蕙草花繁,具白紫二種,香不逮蘭,二者宜興所產尤勝。
椰子自廣東至者多,顧未有見其生葉者。乙卯夏,姚臬副允初自瓊管歸,詒余椰子二枚。其一發芽如藕,露半寸。余示客,咸詫所未見。沈五陵謂余以沃土擁之,芽遂長二尺許,葉大類椶櫚,初吐時,向冬猶挺然,春後遂萎。
芭蕉,本盛者冬日草苫,不使霜雪摧折 【 不使霜雪摧折 「摧」原作「催」,據萬曆本改。】 ,二三年間可花矣。花自中心抽一莖,長者至二三尺許,而鉤曲下垂,其瓣自下倒捲,以漸而開,日止一瓣。瓣初微青碧,一二日稍黃,已則純白矣。瓣中夾小蕊,白如水晶,含汁甜如蜜,可采而食之,名「甘露」。然蕉之開花者,次年即萎死,蓋其氣洩露太盡故爾。
雞籠山五顯廟中有金蓮寶相花,在殿臺下,花數十年一開,余兩見之矣。其莖上下相等,粗如巨竹,葉短如殼,包於外,花吐莖端,色大類芭蕉花,青、黃、白以漸而變,瓣中亦有甘露。第此花開在莖端,初不抽葉,與芭蕉異耳。始不知從何地來,余見其開時,一為甲戌,一為癸未,人間無二本也。
大內西華門裏,內監傳舊丞相府中有五穀樹,實生五穀,每生一種,則其年此種必大熟,云自海外移至。報恩寺亦有一株,今不知在何處。
紅豆樹。牛首山東北有鄭太監墳,墳有紅豆樹一株,榦葉俱碧綠,結實如紅豆,故以為名。
樹之大而久者,留都所有,無踰於銀杏。鴨梨子者是也。祈澤寺二株,云是六朝人植;牛首山一株,云是唐懶融時植;棲霞寺二株,云亦是六朝人植,皆大可數人合抱。而棲霞一株,結乳如石筍下垂,相傳樹千年始生,為尤奇。自此數株外,他木未有大而久者矣。乃知此木最壽,宜名為「萬年枝」。俗傳銀杏開花以夜,人自未有見者。數年前,大報恩寺鐘樓傍一株,開花滿樹如柳絮,人皆見之。
大紅繡毬花,中國無此本。沈生予令晉江時,海舶自暹羅國攜至以遺生予。生予載還育之,數年遂萎。生予言:海舶所攜多外國奇卉,而此花為尤。
靜海寺海棠,云永樂中太監鄭和等自西洋攜至,建寺植於此,至今猶繁茂,乃西府海棠耳。
龍挐攫之形,樹不甚高,僅可丈許,花開類槐花微紅,作桂花香。 龍爪槐,蟠曲如
俗多言大樹有神,其影照人宅輒興旺。顧所照者不在近而在遠。如丹丘先生宅後一銀杏,影在上新河某家,其家推步尋而至此,知其然也。又椿樹之大者多奇異,先恭人曾於北門橋舊宅中,夏夜見鄰人陳氏園大椿樹,樹杪五色光如瓔珞綏垂下,不可勝數,久之方滅,其家訖無他事。
山茶,此中二種:一單瓣,中有黃心;一寶珠,單瓣中碎小紅瓣簇起如珠,故名。近又有一種白者,花亦如寶珠,色微帶蟹黃,香酷烈,勝於紅者遠甚。
杜鵑花,殷紅而繁麗,謂血淚染成,良有以也。吳中移至,此花開時盛夏矣,過秋冬則萎,育之多不復活。
園圃中以樹木多而且長大為勝。其最貴者曰天目松,曰栝子松,曰娑羅樹,曰玉蘭,曰西府海棠,曰垂絲海棠,曰楸桐,曰銀杏,曰龍爪槐,曰頻婆,曰木瓜,曰香櫞,曰梨花,曰繡毬花,曰羅漢松,曰觀音松,曰綠萼梅,曰玉蝶梅,曰碧桃,曰海桐,曰鳳尾蕉。今南都諸名園故多名花珍木,然備此者或罕矣。
南都人家園亭,花木之品多者,如桃則有緋桃、淺緋桃、白桃;又揚州桃,花如碧桃而葉多;又有盒兒桃,以其結實核匾如盒也;又有十月桃,油桃,麝香桃,皆可種。李惟白花一色,而紫李與黃李異。梅自玉蝶、綠萼外,有深紅、淺紅梅、白梅;又蠟梅以花大而香為第一,磬口者是。其次則紫檀心而瓣團厚者;又一種小花,瓣尖、色澹、香殊劣,名為狗蠅,品最下矣。碧桃有深紅者、粉紅者、白者,而粉紅之嬌豔,尤為敻絕。海棠六種,第一為西府,第二為垂絲,第三為鐵梗,第四為毛葉,第五為木瓜,第六為秋海棠。西府則天姿國色,絕世無雙;垂絲則縹緲輕颺,風流自賞;鐵梗有深紅、淺紅、蜜合、純白四色,挺拔韶秀;毛葉果稱富豔;木瓜獨吐奇芬;至秋海棠,翠蓋紅妝,吟風泣露,依傍檐下,尤倍生憐。總之海棠無凡格也。他如牡丹、芍藥、菊花,名品最多,不可勝載。
己酉而後,竹皆開花結米,旋即枯萎。先斑竹,後牙竹,後筀竹,至今則凡竹皆然。大園如西華門之郭府園,魏公之萬竹園,皆一望成空矣。戴凱之竹譜言:竹六十年而枯,曰「紂」;又三年而復榮,曰「復」。今三年往矣,竹地之荒蕪如故也。聞自江上下郡邑亡不然,意竹之氣運當爾邪,可謂竹疫矣!
几案所供盆景,舊惟虎刺一二品而已 【 虎刺 原作「虎剌」,據萬曆本改。】 。近來花園子自吳中運至,品目益多,虎刺外有天目松、瓔珞松、海棠、碧桃、黃楊、石竹、瀟湘竹、水冬青、水仙、小芭蕉、枸杞、銀杏、梅華之屬,務取其根榦老而枝葉有畫意者,更以古瓷盆、佳石安置之,其價高者一盆可數千錢。
凡庭畔階砌雜卉之屬,擇其尤雅靚者:虞美人、甖粟、石竹、剪紅羅、秋牡丹、玉芙蓉、蜨蝶花、鴛鴦菊、秋海棠、矮腳雞冠 【 矮腳雞冠 原作「金腳雞冠」,據萬曆本改。】 、金鳳花、雁來紅、雁來黃、十樣錦、鳳尾草、翠雲草、金線柳 【 金線柳 原作「線柳」,據萬曆本改。】 、金絲荷葉、玉簪花、虎須草為佳。至籬落藩援之上,則黃薔薇、粉團花、紫心、白末香、酴醾、玉堂春、十姊妹、黃末香、月月紅、素馨、牽牛、蒲桃、枸杞、西番蓮之類,芬菲婀娜,搖風漏月,最為綿麗矣。
禽魚 【 十一則】
穿花鳳,萬曆初,觀音門鰣魚廠前朱家,見樹上一鳥,身大如燕,尾長尺,首有纓,身文五色,粲然奪目,飛繞樹中,不停集,不懼人,凡四五日始去。人不識為何鳥,或曰:「此穿花鳳也。」
紅鸚鵡,沈生予自晉安於暹羅海舶攜歸,形如常畜綠鸚鵡而差大,金目,觜距皆淡紅色,羽毛殷赤如腥血,警惠動人。案宋謝莊希逸為赤鸚鵡賦,袁淑見而歎曰:「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傑也。」知此鳥昔人貴之。
錦雞,萬曆三年,王藩幕元燿家畜於籠中,買之值五兩。余從家中憲在襄陽,彼中此物甚多而賤,節時人以相餉,若今江南之野雉矣。
了歌,數年前人自粵東籠至,求售於余,余恐其性不宜水土,且不慣調養,未畜也。毛色玄如鴝鵒,微瘦而長,觜距皆作澹紅色,兩目上有黃皮一道,如眉,性殊慧,鳴似自呼其名。
青鸞,大如鶴,形體亦似之,但色灰青耳,頂紅而觜爪皆綠。下關稅課司前曾一見之。
孔雀,舊罕有至者,近董方伯里蒙、張都僉蘭池自粵中攜歸畜之,頗馴。而張家在虹橋北,孔雀搆巢其屋上,亦曾生卵。
翠雞,番人自粵東入貢,舶中有此雞,形大略如常雞,而毛羽如翡翠欲滴,此中爭往看之。
黃鸚哥,亦前番人舶中物,色政如蟹黃,而嬌膩過之,頂上毛一叢,有時奮發,則毛開敷如花,作澹粉紅色,尤豔異。
白鷴,大於野雞,其形正相似,觜距紅色,毛羽內黑外白,白中間以石青,紋如筆畫者,於翁工部湛原宅見之,性警健甚。
大晨雞,萬曆壬子,小人國入貢,舟泊石城。其人長可二尺許,紺髮綠睛,作反手字,有衣綠衣,多摺縫,方巾,與中國類者。所貢錦雞凡四,青鸞一,白鸚鵡四。兩大晨雞,其一重五十觔,狀類中國之雄,而身肥,冠聳高四尺許。
者,故是盆盎間奇物。花魚,舊止金魚一色耳,近年有朱色如腥血者,有白如銀者,有翠而碧者,有斑駁如玳瑁者,有透徹如水晶者,有雙尾者,有三尾者,有四尾者,有尾上帶金銀管者,有解舞躍游泳而戲者,有
籠養
自段柯古有肉攫部,載養鷹口訣之法,今白下富豪之家,俠少之士,往往籠畜禽蟲以供耳目,代博奕。畋獵則有黃鷹,有鴉鶻,有鷂子,有(公鳥),或作(戎鳥),二皆音松,似鷹而小,工捕雀者也。決勝負則有雄雞、鵪鶉、促織、黃豆。言語則有鸚哥、(瞿鳥)鵒,或曰八哥,皆能效人言。八哥又能作諸禽語,第一效烏鴉聲死矣,亦異事。畫眉鳥鳴最峭巧可聽。又小鳥黃黧色者曰「必利」,亦能效諸鳥啁啾有致。又有阿鷃,白翎,自北而至,不恒有。玩弄則黃鸝、鴛鴦與鴿。鴿之最貴者曰「袍袖」,曰「點子」,其形體雄異,毛羽整刷,翱翔矯捷,嬉舞空中,宜稱曰「決雲兒」,不止為半天嬌矣。
鳥獸呼音
留都呼馬(亡口)(馬果凡)驢曰「咄咄」,呼犬曰「啊啊」,呼豕曰「(口虜)(口虜)」,呼羊曰「咩咩」,呼貓曰「(口迷)(口迷)」,呼鵝鴨曰「咿咿」,呼雞曰「喌喌」,呼鴿曰「嘟嘟」。
登覽
白下山川之美,亡過於鍾山與後湖,今為皇陵冊庫,游趾不得一錯其間,但有延頸送目而已。其它在城中則有六,曰清涼寺,曰雞鳴寺,曰永慶寺之謝公墩,曰冶城,曰金陵寺之馬鞍山,曰盧龍觀之獅子山。在城外近郊則有十四,曰大報恩寺之浮屠,曰天界寺,曰高座寺之雨花臺,曰方正學祠之木末亭,曰牛首之天闕,曰獻花岩,曰祖堂,曰棲霞寺之攝山,曰弘濟寺,曰燕子磯,曰嘉寺之一線天,曰崇化寺之梅華水,曰幕府寺之幕府山,曰太子凹之夾蘿峰。此二十處或控引江湖,或映帶城郭。二陵佳氣,常見鬱鬱蔥蔥;六代清華,何減朝朝暮暮。宜晴宜雨,可雪可風,舒曠攬以無垠,恣幽探而罔極。嘗謂士生其閒,情鍾懷土,道感逝川,政可蠟屐而登,巾車而往,又何煩頓千里之駕,期五岳之游者哉。
七妙
以城南高座諸寺僧所供為勝,餛飩湯與寒具市上鬻者頗多,寒具即(飠散)子,醋絕有佳者,但作勸盞恐齒(齒楚),不禁一引耳。秀實又言,金陵士大夫頗工口腹,至今猶然,而餔啜家又兢稱吳越間,世言天下諸福,惟吳越口福,亦其地產然也。¥陶秀實學士清異錄載金陵七妙:虀可照面,飯可打擦臺,餛飩湯可注研,濕面可穿結帶,餅可映字,醋可作勸盞,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今猶有此數物,起
市井
子行。它若大中橋、北門橋、三牌樓等處亦稱大市集,然不過魚肉蔬菜之類。如銅鐵器則在鐵作坊;皮市則在笪橋南;鼓鋪則在三山街口,舊內西門之南;履鞋則在轎夫營;簾箔則在武定橋之東;傘則在應天府街之西;弓箭則在弓箭坊;木器南則鈔庫街,北則木匠營。蓋國初建立街巷,百工貨物買賣各有區肆,今沿舊名而居者,僅此數處。其它名在而實亡,如織錦坊、顏料坊、氈匠坊等,皆空名無復有居肆與貿易者矣。城外惟上新河、龍江關二處為商帆賈舶所鱗輳,上河尤號繁衍。近年以稅重,客多止於鳩茲,上河遂頗彫,人有不聊生者。其人家產女,舊多美麗,士大夫、士人之求妾者趣焉,近亦寥寥。時之盛衰,亦可歎也。南都大市為人貨所集者,亦不過數處,而最夥為行口,自三山街西至斗門橋而已,其名曰
巾履
南都服飾,在慶、曆前猶為樸謹,官戴忠靜冠,士戴方巾而已。近年以來,殊形詭製,日異月新。於是士大夫所戴其名甚夥,有漢巾、晉巾、唐巾、諸葛巾、純陽巾、東坡巾、陽明巾、九華巾、玉臺巾、逍遙巾、紗帽巾、華陽巾、四開巾、勇巾。巾之上或綴以玉結子、玉花缾,側綴以二大玉環。而純陽、九華、逍遙、華陽等巾,前後益兩版,風至則飛揚。齊縫皆緣以皮金,其質或以帽羅、緯羅、漆紗,紗之外又有馬尾紗、龍鱗紗,其色間有用天青、天藍者。至以馬尾織為巾,又有瓦楞、單絲、雙絲之異。於是首服之侈汰,至今日極矣。足之所履,昔惟雲履、素履 【 昔惟雲履素履 「惟」原作「為」,據萬曆本改。】 ,無它異式。今則又有方頭、短臉、毬鞋、羅漢靸、僧鞋,其跟益務為淺薄,至拖曳而後成步,其色則紅、紫、黃、綠,亡所不有。即婦女之飾,不加麗焉。嗟乎!使志五行者,而有徵於服妖也。折上之巾,露卯之屐,動關休咎,今之巾履,將何如哉!
水災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大水,江東門至三山門行舟。萬曆十四年丙戌五月初三日大雨,至十七日,城中水高數尺,儒學前石欄皆沒,江東門至三山門亦行舟。三十六年戊申五月,江濤大溢,城中水泛濫,儒學櫺星門亦淹沒。余所居最高,門前水亦幾至尺許。視前庚申、丙戌更甚,父老言聞見自所未有也。余有金陵大水歌絕句十首在集中。又傳嘉靖十八年七月,大風捲水灌真州,漂失鹽場數十處,人民死者亡算。其日,揚子江水涸數十丈,金山至露其趾,尤為奇事。考前史,晉太元元年八月大風,江海泛溢,平地水數丈。東晉時,濤水入石頭者再,四壞大航。至義熙十一年,大水毀太廟。梁天監六年,大水濤入御道七尺,則六代時水患之烈,又有甚者矣。
米價
嘉靖二年癸未,南都旱疫,死亡相枕籍,倉米價翔貴,至一兩三四錢。時三年無麥,插秧後復旱,處暑前乃得雨,禾驟起,收穫三倍,人始甦焉。萬曆十六年戊子夏,荒疫亦如嘉靖之癸未,死者亡算,南門司閽者以豆記棺,日以升計,哭聲夜徹天。粳米價二兩,倉米至一兩五六錢。父老言,二百年來南都穀貴自未有至此者。憶南史侯景圍臺城,因食於石頭倉,既盡,兵民無穀,米升值七八萬錢,金陵米價之貴,至此極矣。因附記之。
正嘉以前醇厚
有一長者言曰:正、嘉以前,南都風尚最為醇厚。薦紳以文章政事、行誼氣節為常,求田問舍之事少,而營聲利、畜伎樂者,百不一二見之。逢掖以呫嗶帖括、授徒下帷為常,投贄干名之事少,而挾倡優 【 挾倡優 「挾」原作「俠」,據萬曆本改。】 、耽博奕、交關士大夫陳說是非者,百不一二見之。軍民以營生務本、畏官長、守樸陋為常,后飾帝服之事少,而買官鬻爵、服舍亡等、幾與士大夫抗衡者,百不一二見之。婦女以深居不露面、治酒漿、工織紝為常,珠翠綺羅之事少,而擬飾倡妓、交結姏媼、出入施施無異男子者,百不一二見之。
風俗
也。其人文,客豐而主嗇,達官健吏,日夜馳騖於其間,廣奓其氣,故其小人多尷尬而傲僻。自大中橋而西µ南都一城之內,民生其間,風尚頓異。自大中橋而東,歷正陽、朝陽二門,迤北至太平門,復折而南至玄津、百川二橋,大內百司庶府之所蟠 【 自大中橋而西 「大中橋」原作「大橋中」,據萬曆本乙轉。】 ,繇淮清橋達於三山街、斗門橋以西,至三山門,又北自倉巷至冶城,轉而東至內橋、中正街而止,京兆赤縣之所彈壓也,百貨聚焉。其物力,客多而主少,市魁駔儈,千百嘈(口卉)其中,故其小人多攫攘而浮兢。自東水關西達武定橋,轉南門而西至飲虹、上浮二橋,復東折而江寧縣、至三坊巷貢院,世冑宦族之所都居也。其人文之在主者多,其物力之在外者侈,游士豪客,兢千金裘馬之風。而六院之油檀裙屐,浸淫染於閭閻,膏脣耀首,倣而傚之,至武定橋之東西。嘻,甚矣!故其小人多嬉靡而淫惰。由笪橋而北,自冶城轉北門橋、鼓樓以東,包成賢街而南,至西華門而止,是武弁中涓之所群萃,太學生徒之所州處也。其人文,主客頗相埒,而物力嗇,可以娛樂耳目,羶慕之者,必徙而圖南,非是則株守其處,故其小人多拘狃而劬瘠。北出鼓樓達三牌樓,絡金川、儀鳳、定淮三門而南,至石城,其地多曠土,其人文,主與客並少,物力之在外者嗇,民什三而軍什七,服食之供糲與疏者,倍蓰於梁肉紈綺,言貌樸僿,城南人常舉以相啁哳,故其小人多悴而蹇陋。
上元在鄉地,在城之北與東南,北濱江,東接句容、溧水。其田地多近江與山,墝瘠居其半,其民俗多苦瘁,健訟而負氣。江寧在鄉地,在城之南與西,南濱江,西南鄰太平,田地多膏腴,近郊之民,醇謹易使。其在山南橫山、銅井而外,稍不如,而殷實者在在有之。
浙兵
壬辰有倭警,遠在朝鮮。時參贊大司馬衷公議召募浙江義烏兵數千人,屯於南京龍江關地方,備倭也。倭事息,此兵遂不可撤。其人多趫悍,間有事故死亡,若歸故土者,雇倩本地惡少年冒充之,而享其糈。地方毫無所益,而山(戊示)費錢穀幾十萬。纔議撤,已飛語鼓譟不可聽聞矣 【 鼓譟 原作「譁譟」,據萬曆本改。】 。尤可恨者,群聚剽市人之物,或公然為劫盜 【 或公然為劫盜 原脫「為」,據萬曆本補。】 ,奸亂無所不至。有被其害鳴於官,官畏喧囂不敢問,甚且反笞被害者。又或三四人共取一婦,嬲而淫之,同人道於牛馬。地方人談之,皺眉切齒。余嘗私計,江防既有舊營,此營真可無設。御之之法,或以漸分布江上要害地方,如新江營、浦口等處,四散其黨,庶在此猶資其防守扞禦之力,不至若今之屯聚而肆螫。如不能,然則惟有逃亡不補,久而需其盡耳。大校不過一二十年,其人可盡。昔張蒙溪司馬,因倭患立振武營,後卒兆庚申之變。深心為桑土計者,於此可毋慮哉!
壬午
國朝壬午之事,建文皇帝遜位,自鄭海鹽、薛武進皆以為實。然至正統復出,移入京師大內云云,亦載於紀傳。然余考之,西山不封不樹之說,毫無髣髴,使當時果有之,於時禁網業已漸弛,於洪熙之後何所諱,而人遂不一志其處也?且以帝之遜為真邪?龍而魚服矣,鳳而鴻冥矣,何天不可摩而飛,何地不可鍤而葬。孝康之祀忽諸,又何所戀戀於京師一抔土也?弇州謂正統復出之說妄,直據史斷之,其言良為有見。余又疑靖難師至日,搜宮捕奸,爬梳亡遺,當時誰敢指后屍言任以為帝者?紀又載葬帝以天子禮,夫禮以天子,陵寢今在何地?既不為置陵守冢,又何云以天子葬乎?此兩說者姑以意逆之,存疑焉可也。頃有議者曰:「使帝當日端拱臨朝,引周公弼成王以待成祖,不知成祖何以處之?」嗚呼,此書生輕信之談也。靖難起兵者何事而為若言?夫騎虎之勢,可中下邪?且成祖即肯退而北面,而僧道衍、東平、河間之倫亦必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之說進矣。若成祖因而聽之,與後漢、後周之事何異?故余嘗謂建文於靖難師起,手詔軍中,「毋使萬世而下,朕有殺叔父名」。及靖難師至,潛身遠遯,又毋使萬世而下,成祖有放逐名,真可謂三以天下讓矣。是以成祖即大位之後,人言紛紜,不復詔天下大索者,或亦有以動其心也。如前所言,彼不見允熥等之貶死,建庶人等之禁錮乎?是其意果何為也,而為此迂遠之論哉!
革除
父老嘗言:建文四年之中,值太祖朝紀法修明之後,朝廷又一切以惇大行之,治化幾等於三代。一時士大夫崇尚禮義,百姓樂利而重犯法,家給人足,外戶不闔,有得遺鈔於地,置屋檐而去者。及燕師至日,哭聲震天,而諸臣或死或遯,幾空朝署。蓋自古不幸失國之君,未有得臣民之心若此者矣。
五三絕
金陵昔稱三絕者,瓦官寺宋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晉顧長康畫維摩詰像一軀,晉義熙中師子國獻玉佛,高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制殊特,殆非人工,稱為三絕。清涼寺董羽畫龍,李後主八分書,董霄遠草書,稱為三絕。靈谷寺晉張僧繇畫大士像,李太白贊,顏魯公清臣書,稱為三絕。又考瓦官寺陸龜蒙古錦記言,寺有陳後主羊車一輪,唐則天皇后錦裙一幅;又南唐時修講堂,鴟吻竹筩中得王右軍告誓文,如是則瓦官又當有三絕也。若別論奇豔,蓋趙夫人之機絕、針絕、絲絕,一人而兼之,尤為最勝。金陵有五三絕矣。
解道
。高皇帝一日召問解老:「而孫安在?」具言官山東。高皇帝立命兵部調京畿,時年甫弱冠耳。一日,道入朝,與張真人遇,真人於班中與道拱手。時禁百官入朝者不許行拱揖禮,糾儀者劾真人不敬。高皇帝召詰所以,真人對曰:「臣不敢言,言則道死矣。」固問之,真人曰:「道乃天上黑煞神,故臣為加禮耳。」高皇帝乃命道上殿,解大紅團領袞龍袍賜之。道頓首謝,歸至其家,未入室而死。此出王丹丘先生所記,且云其字,家人以硃紅盒子貯之,與像皆萬曆戊子仲夏十七日親於解元家見者,言當不妄。真人云云,恐涉傅會,但衣之畫以龍文,必有以也。%指揮、舉武進士第一人解元家,有其先祖解道像,年二十許,烏紗矮冠,服高皇帝所賜袞龍袍,二軍士持刀劍侍立,又有高皇帝御書「解道」二字,字用硃書,大不及一寸,紙高四寸許,長六七寸許。元父曉常言:道之祖與高皇帝微時有舊,即大位後,召其人,問有五子,悉令從軍,三子歿於陣,後二子亦死。高皇帝心憐之,命抱其孫至,為賜今名,手書予之。既書,問左右:「字佳否?」中涓或對曰:「道字差小。」高皇帝怒曰:「道何得言小邪?」命斬之。授道為今官,長而職隸青州%南京留守中
寶船廠
今城之西北有寶船廠。永樂三年三月,命太監鄭和等行賞賜古里、滿剌諸國,通計官校、旗軍、勇士、士民、買辦、書手共二萬七千八百七十餘員名。寶船共六十三號,大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所經國曰占城,曰瓜哇,曰舊港,曰暹羅,曰滿剌伽,曰阿枝,曰古俚,曰黎伐,曰南渤里,曰錫蘭,曰裸形,曰溜山,曰忽魯謨斯,曰啞魯,曰蘇門答剌,曰那孤兒,曰小葛蘭,曰祖法兒,曰吸葛剌,曰天方,曰阿丹。和等歸建二寺,一曰靜海,一曰寧海。案此一役,視漢之張騫、常惠等鑿空西域尤為險遠。後此員外陳誠出使西域,亦足以方駕博望,然未有如和等之泛滄溟數萬里,而遍歷二十餘國者也。當時不知所至夷俗與土產諸物何似,舊傳冊在兵部職方。成化中,中旨咨訪下西洋故事,劉忠宣公大夏為郎中,取而焚之,意所載必多恢詭譎怪,遼絕耳目之表者。所徵方物,亦必不止於蒟醬、邛杖、蒲桃、塗林、大鳥卵之奇 【 大鳥卵 原作「大鳥卯」,據萬曆本改。】 ,而星槎勝覽紀篹寂寥,莫可考驗,使後世有愛奇如司馬子長者,無復可紀。惜哉,其以取寶為名,而不審於周官王會之義哉。或曰寶船之役,時有謂建文帝入海上諸國者,假此蹤跡之。若然,則聖意愈淵遠矣。
里士鄉士
洪武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賜耆老粟帛。京師、應天府、鳳陽府民年七十以上,天下民年八十以上,賜爵里士。應天、鳳陽民八十以上,天下民九十以上,賜爵鄉士,與縣官平禮,並免雜役,冠帶服色,別議頒行,正官歲一存問。此爵似即今之壽官,而人多不知其名,即漢之三老、公乘爵級也。
國初曆式
國初曆,民間有藏者,其式與今不同,有襲爵受封、祭祀祈福、求毉治病、乘船渡水、登高履險、收斂貨財等件。通者曰「宜」,不通者曰「忌」,有甲子而無年號。案此恐是洪武未建元以前,太祖為王時所刊行者,以後既建元,遵用授時曆,則未有不紀年號者矣。
物怪
。前後竅各二。姚敘卿太守田在其地,親見之。Q萬曆十九年,三山民家產一黃牝牛七足,腹下四足,脊上三足,皆
萬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有人手持一物過余門,豬形也,頂上生一目,鼻長二寸許,云是磨房牝豬所生。
僻姓
心悅、鐵柱,千戶居承祖、藕應登、火既濟、吉逢時、仝應爵。而閭里中,又有為种、為危、為胥、為須、為巫、為殳、為呼、為奴、為銀、為雲、為端、為欒、為宣、為匡、為剛、為杭、為欽、為談、為古、為邸、為米、為苑、為左、為党#人,教諭近臣。而今考軍官選冊,有指揮歹九經、解生麟,千戶都相、辛蔭,指揮哈勳,千戶朵汝翼、左尚忠,指揮牟天祐,百戶姬文舉、干汝霖、敦應舉,指揮修身,百戶尚應和、承音戢、汝坤、南有賢,指揮闞承澤,百戶回承廕、冀可久,指揮完應舉,百戶琴應龍、印汝璲,千戶練承廕,百戶朿應龍、伏元吉,指揮滿廷芝,百戶昌名譽,千戶蔚文科、伯彪、越光遠,百戶汝延齡,千戶封德懋、言必中,百戶麥時秀、明應高、磨繼輔,千戶浩義之,千戶花正先、佴貞之,百戶藥仕龍、水鑑,千戶席武、莫仕強,百戶艾承祖,指揮逯應科,千戶索名世,百戶佟應秋,千戶燕拱北、鈕夢吉,指揮社弘世,千戶曲文禮,百戶屈應武,千戶平胡表,百戶楚應魁、雙應科、西京、甄國祥、單應科,千戶戈演文,指揮谷惟高,千戶酆永年,指揮蘭應兆,千戶倫暹、宮志道,百戶潛國廕、於國忠,千戶冷仲仁、戰必克,百戶別承廕,指揮涂禹會,百戶刁夢吉、門椿、母炆,千戶花從,指揮鎖以忠、%人,進士文蔚。闕,驍騎%人,教諭仲選。叢,錦衣%人,通判節,又平事觀。符,京縣人,訓導嵩。蒲,京縣人,歲貢璧。繆,京%人,知州熙。浦,上元人,知府鏞。芮,應天人,府同知鑑。桑,應天人,學正義。景,上元人,中允暘。鄔,南京人,歲貢經。伊,上元人,御史敏。生,甘府軍%人,舉人鎬。京學志又有乙,應天人,禮部郎中瑄。陽,上元人,主事清。卡,江寧人,舉人安。雍,豹%人,知縣虞。伊,上元人,知州伯。熊向,京%人,長史賓。藍,江寧人,推官英。柴,驍騎%弇州奇事述紀姓之奇僻者,在留京則有縻,上元人,訓導。邰,江寧人,御史清。相,上元人,知府迪。漆,江寧人,參議汝翼。乞,南京人,沁水令賢。八,江寧人,禮部主事通。南畿志又有達,江寧人,進士旺。遲,上元人,舉人讓。師,江寧人,舉人政。簡,上元人,舉人澄。強,上元人,舉人英,子推官毅。貝,上元人,知縣春。又邰,上元人,知縣傑。密,太醫院人,舉人璉。井,江寧人,舉人康。宇,龍虎 【 為党 原作「為黨」,據萬曆本改。】 、為紫、為壽、為苟、為後、為昝、為冉、為鳳、為待、 【 疑是侍其,乃宋進士,侍其瑀之後。】 為頓、為、為寇、為沐、為鞠、為笪、為剌、為撒、為柏、為翟、為黑。它為余所未睹聞者,尚未之紀也。